查看原文
其他

郑永飞,吴福元院士: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

郑永飞,吴福元 ScienceBulletin 2022-10-01

众所周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之间在新生代时期的碰撞所形成的,属于碰撞造山产物。虽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尚未解决,甚至在有的地方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产生这些误区的根本原因是对大陆碰撞年龄缺乏准确的约束,错误地将碰撞时间定义为整个新生代。

郑永飞和吴福元院士在2018年第24期出版的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评述文章,概括了近年来人们对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年龄的多方法约束结果,明确其范围在新生代早期的55±10百万年,而不是先前认为的整个新生代。这个结果为人们正确认识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制约,对正确区分发生在汇聚大陆边缘的碰撞造山与增生造山和裂熔造山具有重要意义。


Figure 1 Schematic cartoons show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before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Asia.

 

首先,新生代早期印度大陆地壳俯冲不仅导致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而且对亚洲大陆南缘的冈底斯弧发生改造,但是大陆碰撞本身并没有产生弧岩浆作用。

其次,新生代晚期喜马拉雅山麻粒岩-混合岩-花岗岩组合的产生不是大陆碰撞造山的结果,而是碰撞后阶段加厚造山带岩石圈在减薄之后受到软流圈上涌热改造所致,大陆碰撞本身并没有引起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再次,青藏高原隆升不是新生代早期大陆碰撞造山的结果,而是新生代晚期碰撞后岩石圈减薄之后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引起的,大陆碰撞本身只是引起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脉的第一次隆升。



Figure 2 Schematic cartoons showing the tectonicevolution of convergent continental margins in the Himalayan and Gangdeseorogens.

 

请阅全文

 

Yongfei Zheng, Fuyuan Wu. The timing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Asia. Science  Bulletin, 2018, 63(24): 1649-1654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18.11.022

更多精彩内容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岩浆来源的硅-氧同位素体系新约束

黄河下游地区2800年前的古水井揭秘

近60年来我国干湿程度的变化及归因

2017年发生印度洋偶极子事件了吗?

氧循环: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视角

冰雹离子知多少?    

Science Bulletin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与Elsevier共同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致力于快速发表自然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有洞察力的综述、前瞻性展望以及对热点科学问题的报道和评论。

微信号:SciBull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下载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